
位於日本長野縣中部山嶽國立公園內的上高地,每年由11月開始便封山,至翌年4月才開放。此處被指定為國 家文化財產,無污染的自然景觀是最大賣點,有「日本淨土」、「神的故鄉」、「神降地」等美稱,相傳是 神居住的地方。主要區域位於長野縣西部的梓川上游,被穗高連峰、燒岳、常念山脈等環抱,是標高約1500米 的小台地,周圍被是白樺、落葉松等原始森林圍繞,因長期與外界隔離,蘊藏了極豐富的動植物資源,成 為良好的生態棲息地。

上高地的散策圖,此區設有多條健行路徑
主要沿著梓川兩岸而行,稱為上高地自然研究路線

我們先搭公車直上巴士終點站,巴士終點站就在河童橋附近
一走進自然研究路,就可以看到隱身在雲霧裡的穗高連峰

前往河童橋的途中,兩旁是自唐朝傳進的落葉松,一片綠意盎然
搭建在梓川上的河童橋是上高地的標誌,它是一座位於上高地中心地區的木造吊橋,站在橋上,
眼前聳立的是雄偉壯觀的穗高連峰,這裡四季的風情大異其趣,總是擠滿了觀光客,熱鬧非凡。
大家應該比較好奇它的名稱由來,有人說是因為此處有一適合河童生活的深淵,也有人說是在
沒有該橋的時代,人們將衣服頂在頭上過河,看上去好像河童,你比較喜歡哪個答案呢?河童
橋之所以開始享有盛名,則是因為日本文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「河童」,以河童橋為題材所致。

河童橋以壯闊的橞高連峰為背景,是上高地的象徵

梓川源自於北阿爾卑斯山的雪水,清澈無比
一個日本老爺爺就坐在石子上作畫

梓川的水,即使在夏天也是冰涼透骨

很多遊客在岸邊戲水,鴨子也來湊一腳

附近的公共廁所就以河童來區分男女廁所
不過小葵忘了拍女廁的女河童了>
在河童橋與橞高橋之間,梓川的右岸,會經過上高地的溫泉區,岸邊有一家溫泉旅館,有免
費的泡腳池,這天沒有太陽,山裡的天氣涼涼的,是個適合泡湯的日子,我們也學日本人把鞋
子脫掉,在池裡把腳泡的紅通通,整個血液流通,好舒暢!

日本人真的很喜歡泡湯,登山健行之餘
泡個暖呼呼的熱湯,實在是舒服的享受~

一個木製棚架,兩張木椅,一個泡腳池,大人小孩都愛
上高地的美景在19世紀之前尚未被發現,19世紀經英國傳教士&登山家Walter Weston的介紹開始
為世人所熟知,成為日本著名的風景勝地。Walter Weston 從康橋大學畢業後,受英國教會派遣
到日本,他征服了日本各地的著名山峰,並記錄在《日本阿爾卑斯的登山與探險》一書之中,在
書中他使用了「Japan alps」這個詞彙,成為今天「日本阿爾卑斯山脈」的詞源。

就是他Walter Weston (1861~1940)
讓「日本阿爾卑斯山和上高地」揚名於世界的英國人
兩座橋原本被用於運輸長野縣出產的落葉松與絲柏,在橋間,可眺望燒岳與穗高嶽的雄偉身姿,
景致壯觀,梓川在此被分成兩條支流,所以各建了一座橋,特別之處在兩座橋是相連的,以致於
當我們走過橋時,兩人還小小爭辯了一下,因為我看到橋上寫的是「橞高橋」,小葵卻堅持他看
到的是「田代橋」,地圖上畫的是兩座相連的橋,我們卻怎麼也想不起是否經過了第二座橋,回
程再度經過時,總算弄清楚:原來橋的兩邊各有「穗高橋」和「田代橋」的字樣。

橋的附近是日本彌猴出沒覓食的地點,我們很幸運的看到了好幾隻猴子

這些日本彌猴一點也不怕人
即使大伙在一旁興奮地大聲嚷嚷,它們還是一派悠閒地繼續覓食

自然研究步道在某些路段分為木棧道和河岸步道兩種

木棧道兩旁盡是濕原與蒼鬱的樹林,步行起來極為舒服
田代池來自六百山的地下湧泉,因此即使在冬天,田代池也不會結冰,但池底枯葉沈澱堆積,還
有不斷注入的泥砂,使得田代池正在逐年縮小,已逐漸變成濕地和林地。

田代濕地,附近一片新綠,背景仍是橞高連峰


清澈的地下湧泉,泥底都是黃色的細砂沈積

1915年6月燒岳火山爆發,大量的岩漿以極快的速度堵塞了梓川,因而形成了大正池這個堰塞湖,
火山爆發之際,很多樹木被水淹沒僅剩下乾枯的樹幹,矗立在梓川中感覺很夢幻,天氣清朗的時
侯,燒岳與穗高連峰倒映在湖面上,可說是上高地極具代表性的美麗景觀。

乾枯的樹形和藍色的水面倒映的群山景象
呈現一種叫人屏息的美感


枯木參天,如夢似幻


翠綠的山林與湖泊相映,交織成詩畫般的景緻

從河童橋一路走來,越來越有進入秘境的神秘感

喜歡湖水在遠山白雪襯映下那股神秘的意境

不少人在深山秘境裡划船,實為浪漫

大正池真是一個會讓人不由自主的屏息欣賞、自然放輕說話音調的地方

連鴨子也愛這秘境

我們則選擇坐在河床上享受這份寧靜
有關上高地的介紹摘錄自「日本旅遊活動VJC」
Yokoso Japan官方網頁